[ 1 ] Rating Profile 评级概要
MXC网络是一种低功耗、高效率的物联网解决方案,是拥有出色体验的去中心化数据交易网络;解决下行通道资源受限问题,通过数据价格市场化实现数据资源配置最优化;解决网络拥塞问题;化敌为友的生态兼容性,构建真正的物联网共享经济。
主要风险
面临来自传统行业和区块链行业的竞争压力;技术开发有一定难度,项目能否按计划时点推进有待观察。
标签
去中心化物联网解决方案、共享经济
特别说明
通证通评级框架共包含5个一级指标,但由于MXC通证未上市,项目表现指标无法评估,故项目表现的价值/风险维度得分均为0分。为了评级报告之间横向可比,本报告中的其他指标均为换算后的结果(换算公式为原值*5/4)。通证通将在MXC通证在交易所上市交易一个月以后进行跟踪评级并及时调整评分。
[ 2 ] Project Outlook 项目前景
2.1 低耗高效的去中心化数据交易网络
MXC是基于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(LPWAN)和Machine eXchange Protocol (MXProtocol,极域协议)的去中心化“数据交易物联网”。MXC结合物联网技术(IoT,Internet of things)和分布式账本技术,通过数据流通证化,促使公司和个人实现“物物”之间的数据交易。MXC网络相较于传统物联网解决方案来得更加高效,并克服了一系列传统物联网解决方案所不能克服的痛点(例如信息安全性、互通性、可扩展性和成本控制等)。MXC网络将大幅强化设备数据的经济性,并为建设数据共享经济提供技术基础。
物联网技术,是指通过射频识别(RFID)、红外感应器、全球定位系统、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,按约定的协议,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,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,以实现智能化识别、定位、追踪、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。从技术层级上来划分,物联网产业链可以分为感知层、通讯层、平台层和应用层。目前市场主要集中在上游的感知层和通讯层。
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,全球物联网市场投入逐年增长。数据的来源、收集及传输量随入网设备的增加而显著增加。随着产业链不断延伸,物联网市场潜在增长空间巨大。根据麦肯锡的估计,2025年全球物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.9万亿至11.1万亿美元。据IHC估计,在2030年,预计将有125,000,000,000个设备接入物联网。
MXC网络依托于LPWAN技术。在LPWAN问世之前,各类无线通信技术(用于组建局域网的WiFi、蓝牙以及用于组建广域网的3G/4G等)似乎只能在远距离和低功耗之间二选一,而LPWAN可以做到两者兼顾。
MXProtocol(极域协议)是MXC的核心,是基于LPWAN基础之上的完全去中心化的公链系统,取消了挖矿,并且保证安全快速交易。MXProtocol支持所有LPWAN技术、LoRaWAN网关、NB-IoT以及LoRaWAN传感器,是一个可以共建共享的网络。
物联网行业发展迅速,也面临着一些难题。第一,信息安全性。目前的物联网平台仍以中心化平台为主,中心化的数据存储会面临数据泄露的风险;第二,可扩展性。目前集中化、基于云的IoT平台通过中心平台来执行消息路由,这种方式将限制IoT解决方案扩展到更多的设备上;第三,互通性。物联网行业目前存在许多种协议,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,设备和平台的互通性是IoT解决方案发展的巨大挑战;第四,成本控制。物联网成本涉及诸多方面,包括通信成本、存储成本、服务器成本等等,随着物联网的不断扩张,成本控制将变得越来越重要。
以上难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传统中心化、基于云平台的IoT解决方案的固有缺陷,而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的MXProtocol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。安全性方面,用户可利用区块链建立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,绑定相应的终端设备,对设备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身份确认,形成数字化资产,从而保护数据隐私;可扩展性方面,智能合约实现了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价值交换。MXProtocol的分布式结构,使得用户不需要与中心平台进行数据校验,也保障了网络的整体安全性;成本控制方面,分布式账本技术为物联网设备提供了点对点互联的传输方式,而非通过中心化平台来传输数据,这显著降低了设备间通信、数据存储、中心化平台维护的成本;互通性方面,MXC着力于打造一个链间数据市场,为其他公链上的智能合约提供传感器或终端设备采集的LPWAN数据。
在技术层面,MXProtocol聚焦于解决如下几个问题:
- 通过防碰撞协调器解决网络冲突问题
- 通过智能竞价技术解决LoRaWAN网络下行链路资源受限问题
- 通过链间数据市场解决跨链数据交易问题
2.2 发展路径图较详细,存在一定竞争压力
从白皮书上可以看到,MXC项目的路径图较为详细,几大核心机制的上线计划符合逻辑。预计MXC通证将在2018年四季度在交易所上市交易。项目能否按计划推进,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MXC通证市值。
具体发展路径如下:
- 2018年三季度,在以太坊上线MXC智能合约
- 2018年四季度,初版MXC钱包上线,通证在交易所上市交易
- 2019年二季度,MXProtocol最小可行产品可用
- 2019年四季度,MXProtocol全球上线
- 2020年二季度,防碰撞协调器可用
- 2020年三季度,智能竞价系统上线
- 2021年一季度,数据市场上线
- 2021年四季度,链间数据市场上线
MXC 基金会的合作伙伴MatchX 推出了MatchBox LPWAN 网关以及设有开发套件的LPWAN 模块。它已经在澳洲、北美洲、亚洲以及欧洲的40 多个国家设有分销商,且已被德国铁路和博世等企业采用。第一个概念验证已经与Stellar Development Foundation 一起进行,利用LPWAN覆蓋范围并使传感器能够相互支付。
目前市面上存在一些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。非区块链行业的提供商主要有Cisco、Kerlink、Multitech、TTN 等,它们在网络规模、品牌认知度等方面具有一定先发优势,科研能力也比较优秀,同时存在进军区块链领域的可能性。而在区块链行业中,与MXC类似的项目包括IOTA、Streamr 和Mobius,但MXC的适配性更加出色,同时这些项目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。
可以预见的是,物联网必定会迎来激烈的行业竞争。而MXC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先进的低功耗网关产品和化敌为友的生态兼容性,这些优势为MXC占领流量入口创造了可能性。
[ 3 ] Te chnical Analysis技术分析
3.1 技术架构完整且具有独创性
MXC试图提供完整的IoT解决方案,在软、硬件和生态层面均进行了比较周全的考虑,计划开发一系列机制来应对各个环节上可能面临的问题。
MXC技术架构完整且具有独创性。图表6展示了MXProtocol基础架构的详细技术堆栈。
MXProtocol 兼容性出色,支持任何兼容LoRaWAN的传感器。
MXProtocol将运行在公有区块链上,以使MXProtocol更加高效。
MXProtocol设计了智能竞价策略,用以解决LoRaWAN网络下行通道资源受限问题,该问题源于LoRaWAN网关设备只有8个下行通道。当有多个传感器或者终端设备需要使用下行通道时,多个传感器之间需要通过竞争出价方式,高价者得到下行通道资源。智能竞价策略有助于实现更优的资源配置和数据价格市场化。
防碰撞协调器用以解决网络拥塞问题,协调网络之间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状态。如果某个通道发生拥塞,协调器将通过给邻居网络付费来疏导拥塞通道的数据流量。
MXProtocol的链间数据市场可以为其他智能合约提供LPWAN数据,为打造物联网大生态创造条件。
3.2 公链测试版已推出,进度总体符合发展路径
MXC公链基于IOTA,目前推出了测试版本并已在Gitlab公开,但代码更新频率较低;预计在2018年底发布基于Stellar的测试网;核心机制的第一个模块将在2019年公开;硬件层面,MXC 基金会的合作伙伴MatchX已推出MatchBox LPWAN 网关以及设有开发套件的LPWAN模块,市场接受程度较高。
[ 4 ] Project Team 团队评定
4.1 团队技术开发能力较强,顾问团以知名投资者为主
团队核心成员如下:
- 胡莘,CEO: 毕业于柏林工业大学,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硕士。自2010年以来一直专注物联网解决方案,并拥有相当多的专利和论文。在Lora、无线传感器网络、RFID、微带天线和Linux内核开发方面拥有扎实的背景,有8年的硬件开发经验和几个与之相关的获奖产品,现在是柏林的LPWAN,Docker和Blockchain布道者。曾任Arify首席硬件工程师,Relayr硬件工程师,拥有UHF传感器芯片专利和多项学术期刊作品。
- Aaron Wagener,COO: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,国际商务硕士,曾任Fox mobile营销总监,GETMO影响与业务拓展副总裁,Burda Wireless Gmbh高级营销顾问,APPhunter GMBH业务总监。
- Vlad Karl,CTO: 7年分布式数据库经验及15年以上的资深IT工作经验。曾任首席技术官、IT运营主管、工程主管、首席信息官等职务。拥有强大的故障排除能力和数据库设计能力。
顾问团成员如下:
- Jeffrey Wernick:知名投资人,曾投资Uber与Airbnb。自2012年以来一直是比特币的坚定支持者。
- Leo Wang: PreAngel Fund创始合伙人,区块链行业的著名早期投资者。
- Meinhard Benn: SatoshiPay创始人,一位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和开源专家。他于2011年接触区块链,于2014年创立了SatoshiPay,并且是柏林,伦敦及其他地区的区块链生态系统的积极成员。
- Shen Bo: Fenbushi Capital创始人。Fenbushi Capital是区块链领域最积极的投资机构之一。
综合来看,MXC团队在产品技术开发方面比较突出,顾问团以知名投资者为主,技术领域顾问较少。
4.2 团队结构较稳定,创业经验稍浅,但已获知名投资者青睐
团队已有成型的组织架构,团队结构较为稳定。核心人员与项目领域相关性很高,必需岗位配有合适人选,且团队一直在引入区块链相关人才。
核心团队虽无过多创业经验,但MXC项目已获得业内顶级投资机构青睐,参投机构包括Fenbushi Capital、Vechain、PreAngel Fund、节点资本、容铭资本、回向基金和了得资本等。
[ 5 ]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生态建设
5.1 通证经济逻辑清晰,未设回购与销毁机制,社区热度较低
MXC项目通过发行MXC通证(Machine eXchange Coin)来支撑生态运转。项目白皮书对MXC通证的用途描述清晰,用户可通过支付MXC通证来获取资源,也可以通过共享资源来获取MXC通证。
项目白皮书上未见通证销毁机制和回购机制。MXC通证的升值潜力基于MXC网络使用群体的扩张和通证需求的提升。
MXC通证总发行量为2,664,965,800枚,硬顶24,000,000美元,软顶10,000,000。通证分配机制如下:
- 团队:20%
- 早期投资者:20%
- 私募:30%
- 公募:10%
- 基金会:20%
项目方对团队、早期投资者和私募投资者设置了锁定期。
募得资金分配计划如下:
- 研发:40%
- 营销:30%
- 生态系统:20%
- 法律合规:10%
MXC社区热度处于行业较低水平,官方电报群群员约1000人,官方推特关注者约1800人。这可能是因为MXC官方尚未开始正式推广。
5.2 众多合作伙伴提供多维度支持,合规监管说明粗略
MXC项目与诸多商业机构保持良好合作。IOTA和STELLAR为MXC项目开发提供支持,全球律师事务所DWF为MXC提供德国财务、加密学法律制定等相关支持。
MXC项目将在新加坡发行通证,在德国设立基金会运营。官方并未对具体的合规与资金监管计划做更加详细的介绍。
通证通评级框架
通证通的评级模型区分区块链项目的价值和风险,尊重基本常识,分别进行独立评价,价值得分衡量的是价值增长的可能性,风险得分衡量的是本金损失的可能性,投资者一定要在重视区块链项目风险的前提下,再去看价值增长的潜力。
通证通评级框架的精义是:
1.分离项目评级的价值和风险评价,客观评估项目的价值成长潜力和风险大小;
2.用数字分数和星级评价的方式直观反映专业评级结果,减少投资者认知难度;
3.对各项目在其所属类别内部进行排序,在可比基础上,揭示相对价值和风险;
4.运用定量方法检测评级模型质量,推动模型迭代。
通证通评级框架的指标体系:
通证通评级框架从价值和风险两个维度,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对项目进行评价。每个二级指标为15分制,各维度总分分别为150分。价值得分和风险得分均是越高越好。
1. 项目前景
在价值维度,对项目的市场空间进行测算,考察项目对应的市场痛点和应用场景。
在风险维度,对项目的发展计划进行评估,判断发展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能性,对项目面临的竞争格局进行评估。
2. 技术分析
在价值维度,考虑区块链与项目的相关性,探查区块链与项目在各方面的联系是否紧密,对项目的结构形态和创新度进行评估,辨别平台结构的适用性。
在风险维度,评测项目的技术研发难度和进度,跟踪代码更新频率和质量,若项目产品已经上线,则是对已出产品体验评测。
3. 团队评定
大多数的区块链项目在当前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,因而区块链项目团队的评估尤为重要。
在价值维度,对团队的技术和运营实力进行评估,这里定义的项目团队还包括项目方的外部资源,具体来讲有项目顾问、外部投资机构等,我们将对外部资源进行合理的评估。
在风险维度,对项目的团队基础做基本的评估,看团队所在组织是否成熟,是否有过募资经验,看团队结构是否合理,人员是否齐备,进一步看团队成员经历与项目的关联度。
4. 生态建设
在价值维度,评定项目是否有良好的通证机制,包括通证的激励机制、回购机制、增发、解禁等,从而判断通证的内在使用价值,考察项目社区的数量和质量,包括各个社交平台活跃度(twitter、facebook、telegram等),判断社区热度。
在风险维度,从项目与已有商业机构、公共部门的合作情况来评估业务和市场进度,评估项目对监管与合规的重视程度,对监管和合规重视程度越高,项目正规化运营的愿景越大。
5. 项目表现
在价值维度,通过主要媒体对项目的引用量、搜索量与浏览量,反映市场对项目的接受程度,作为市场热度的判断标准,通过项目通证的交易量(换手率)以及交易所支持数量等二级市场指标,来测度项目的流动性。
在风险维度,比较项目与同类项目通证的市值规模,判断项目通证的估值水平,比较项目与同类项目通证的的价格波动幅度,直接判断项目通证的风险水平。